近日,网友通过德阳市市长信箱栏目反映,德阳外国语学校体制调整,在编教师将全部外调转至公立学校,家长们对此表示担心,害怕影响到教学质量和学生成长。
对此,德阳市教育局做出回应,正在积极创造更好的办学条件。
(资料图片)
01
家长提出诉求与疑问
在编教师外调如何保障教学质量?
这封来信名为《一群焦虑家长的诉求》,落款为“德阳市外国语学校 家长群体”。信中,学生家长们表示,因听说“一年之内,德外所有在编教师都要分批转到公立学校去”,而产生了强烈担忧,并提出了他们的疑问。可以概括为三点:
首先,相关部门把在编教师外调的同时,是否有能力向德外补充同等数量、同样优秀的教师?其次,体制调整的同时,是否能够保证孩子们情绪及学习环境的稳定,是否有其他措施让学生和家长获得安全感?同时提出诉求,希望有关部门可以充分听取、考虑家长意见,“给够政策执行的过渡期”。
针对家长们的诉求与疑问,德阳市教育局做出了详细解释与回复,将从多个方面保证教育教学质量。
为落实政府责任,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公平性、人民性,中央于2021年全面启动了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工作。按照中央、省市文件精神和工作要求,德阳市对“公参民”义务教育学校进行清理规范,将对其具有事业编制的教职工按规定有序撤回。
德阳外国语学校举办者提交了“继续举办民办学校”申请,并按规定有序推进相关工作。一方面,本着依法依规、维护相关主体合法权益的原则,正在积极创造转为纯民办学校的条件。
另一方面,学校进一步加强了教育教学管理。为切实做好下一步在编教师分期分批安置工作,学校已通过多渠道在全国范围内选聘优秀教师,打造优秀教师团队;同时,市教育局鼓励优秀在编教师自愿选择非编制身份,留在学校原岗位工作,支持学校建设发展。
下一步,德阳市教育局将指导督促学校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耕课堂,潜心育人,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确保改制后的学校正常运行,切实保障家长和学生的利益,为德阳人民提供更多的优质民办教育。
以上提到的“公参民”学校是什么?
为什么要规范这类学校?
其实,国家层面早已出台了相关政策
↓↓↓
02
让教育发展更公平
规范“公参民”学校势在必行
“公参民”学校是指公办学校举办或参与举办的民办义务教育学校。
近年来,部分公办学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举办或者参与举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部分地方教育资源供需矛盾,满足了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教育需求。但随着教育法规制度体系的完善,“公参民”学校的问题不断显现。比如,一些学校违规提前招生、跨区域招生、“掐尖”招生等行为,加重了家长负担,破坏了教育生态,损害了教育公平。
2021年7月,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规范公办学校举办或者参与举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全面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公参民”办学。
《通知》强调,各地要着力增加优质公办义务教育资源供给,不得再审批设立新的“公参民”学校。公办学校也不得变相举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地方政府和公办学校不得向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新增派具有事业编制的教职工,已经派出的分阶段分步骤引导退出。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可设置过渡期,分类管理,稳妥推进。
同时指出,公办学校不得以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的名义开展选拔招生或考试招生,民办义务教育学校不得以公办学校或者公办学校校区、分校的名义招生,也不得以借读、挂靠等名义变相违规招生。
教育部发展规划司负责人表示,规范“公参民”学校工作推动公办学校回归公办,社会力量举办民办,致力于维护教育公平公正、致力于保障教育权益、致力于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对于构建公平有序的教育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03
四川出台“民转公”指南
多个市州正有序推进相关工作
2021年6月,四川省教育厅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暂停审批设立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的通知》,正式宣布无条件立即停止审批设立新的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含民办九年一贯制学校、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和完全中学)。同时指出, 已有民办义务教育学校设立新校区,不得同意已有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扩大办学规模。
四川规范“公参民”进展如何?多地已陆续推进相关工作。
2022年4月,成都“公参民”学校转设公办学校有了官方消息。成都市教育局发布关于印发《成都市“公参民”学校转设公办学校工作指南》的通知,要求依法、有序、分类推进全市公有主体举办或参与举办的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即“公参民”学校)转设公办学校工作。
同年5月,绵阳市教体局官方微信公众号“绵阳教体”发布关于2022年秋季招生事项的公告,公告中官宣了4所“民转公”学校:四川省绵阳外国语学校、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双语学校、绵阳中学英才学校、绵阳外国语实验学校。
截至去年9月,遂宁主城区新(改、扩)建4所中小学幼儿园投入使用,2所公参民学校转公,新增学位14000余个。
近日,成都市教育局在回答网友提问时提到,成都正有序推进“公参民”学校体制机制理顺工作。目前,成都市已有21所“公参民”学校转设为公办学校或者坚持公有属性办学,其他相关学校正在有序推进中。
来源 | 四川发布客户端综合
标签:
Copyright © 2015-2022 亚洲空调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1034106号-51 联系邮箱:5 516 53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