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 > > 内容页

做时间的旅行者,《登场了!北京中轴线》开启说走就走的感官冒险

时间:2023-08-22 14:11:22 来源:传媒柯南 分享至:

每年北京的七八月,都是亲子家庭结伴出游的旅游旺季。帝都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就像一本新奇又神秘的“课外读物”,吸引着无数青少年对这座城市充满了无限憧憬。而来帝都首站必打卡的中轴线风景也成了最热门的旅游好去处。

近来,网络文化节目《登场了!北京中轴线》上线爱奇艺后,不仅为大众的出行游览路线提供了宝藏攻略、助力新时代年轻人学到很多传统文化知识,更引发了全民回望中华历史文化的热潮。

穿越时间的印记


(相关资料图)

视听味触沉浸解锁中轴线魅力

提到北京中轴线,很多人第一时间联想到的,是以北京鼓楼、钟楼、景山、故宫、太庙、天安门、天坛等主要建筑群纵向成线的景观带,但是鲜少有人了解北京中轴线从何而来,又延向何处?那些浸润中轴线的时光幻影又映照何方?

恰恰以这些文化悬念为印,《登场了!北京中轴线》首次开启了以“中国美、中国魂、中国味、中国音”四大主题为切入点,带领观众感知艺术、致敬北京中轴线的高光时刻。

《登场了!北京中轴线》的节目模式设置新颖、年轻态、极具想象力,因此受到了年轻圈层的广泛点赞。

为了让观众在感受北京中轴线魅力的过程中更具有时空感,节目以“中轴时空列车”作为探索载体,并邀请“中轴丈量人”单霁翔与宋轶、罗一舟、张小婉等人组成中轴时空旅行团,以旅行者的身份在这条拥有700多年历史的中轴线上任意穿梭。

那些我们曾经幻想拥有的“任意门”技能,都在这档节目中一一实现。时间和空间并行的创作模式,给予观众更广阔的想象空间,也为北京中轴线赋予了更立体饱满的形象展示力。

一整季播出下来,《登场了!北京中轴线》积累下了深厚的“观众缘”,节目精巧之处,是能够化深奥为通俗,将晦涩的理论知识铺陈开来,变为灵动、鲜活的影视化语言表达。

例如对“中轴线”的解读,即是如此,节目巧妙追溯北京中轴线设立历史及参照标准,以影视化手法再现昔日元大都设计者刘秉忠的辨方正位之法——“识日出之景,与日入之景”。

看似晦涩的概念,硬是被一场鲜活入微的情景影视短剧“盘活”,使北京中轴线的渊源跃然眼前。随即再以沙盘推演的形式复盘中轴线创设过程,其涵盖了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的知识面,让人不得不感叹古人的神机妙算与匠人精神。

从视觉美学呈现来看,中轴线讲究天地方正,对仗工整,有东方建筑美学加持,又是流传千年的古人智慧象征。这条蕴含巨大能量的故土线,见证了古往今来无数辉煌瞬间和历史性转折。

节目将“元、明、清、近代、现代”五条中轴线折叠,通过中轴时空列车中所触碰到的历史物件,来探寻深厚历史与现实时空的“共通点”,这种以线索元素推进内容演变的创新形式,让节目整体更有参与感,也激发了更多年轻人对古老文化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在历史的长河中铸就一段经典,需要经历各个维度的考验,北京中轴线就像一位看透风霜的“老者”,在这百年紫禁城里感知四季冷暖,聆听时代风响,一百多年来,那些飘荡在北京中轴线上的经典之声络绎不绝,从《我爱北京天安门》到《祝酒歌》,从录音机到CD机,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特殊的音乐符号,在音律中唱响过往的经历,也好似在用最文艺浪漫的艺术方式纪念北京中轴线见证时代跃进的每一步。

《登场了!北京中轴线》还原了每一个值得被铭记的重要时刻,记录了在中轴线上生生不息的奋斗精神。例如中国生产出第一辆属于自己的“东风”汽车名场面,沉浸式的剧情让每个观众都成为了时代的见证者。节目让剧情和实录的交叉表达得到了最完美的适配。

这段长7.8公里的北京中轴线,用它的坚毅与信念,守护着一方水土人,给予了北京城老百姓莫大的安全感。

那些隐藏在北京胡同里的百年美食,那些生长在城墙园内的人间烟火气,让原本威严壮阔的中轴线多了一丝灵动的温柔,是《登场了!北京中轴线》将这些碎片化的温柔腻合到一处,填补进了人世间生活的缝隙里,为我们构筑起捍卫文化自信的堡垒。

看风起云涌,听起起落落,品人间百态、感岁月变迁,《登场了!北京中轴线》用穿透的力量展现中华文化的多面性,赋予了中轴线更强的生命力与文化延续的可能性。

在烟火人间

感受那些极致浪漫的历史感

如果说北京中轴线是开创近现代东方文化的先锋,那发生在这里的故事就是它最好的“战衣”。

正如《登场了!北京中轴线》的内容布局,每期节目前半段侧重中轴线的历史、知识科普,而后半段往往能延伸至成长共情,层层递进,让观众能从节目中感悟由理性至感性的微妙变化。

当中轴时空旅行团成员罗一舟和宋轶登上永定门城楼参与古建筑修缮,第一次站在26米高度以从未体验过的视角俯视北京中轴线、第一次参与到曾以为遥不可及的古物修缮工作中来,他们面临的繁碎修缮内容远比想象中更难。正因为如此,他们的举手投足之间尽显小心翼翼,这种对文化和历史的天然敬畏,瞬间感染每一位观众。

在追求高效的现代生活中,修复永定门讲究的是一个“慢慢且漫漫”,唯有静心沉淀方得始终。《登场了!北京中轴线》让永定门有机会“开口”,向世人讲述它隐秘而伟大的故事。

《登场了!北京中轴线》极擅长“讲故事”,无论是修缮还是测绘,借助中轴时空旅行团的视角,观众不断感受中国古今匠人们用双手打磨量定、在漫漫长河中创造出非比寻常文化瑰宝的那份信仰。节目中聂远尝试绘制文渊阁碑亭的平面草图,每一个细微的数据都是经过反复验证才得以落笔,看似不起眼的碑亭,在细节绘制上需要考量的标准超乎想象。

回想当年梁思成先生带着学生们花了将近四年的时间,才完成了六十多处古建筑的测绘,其严谨态度令人钦佩,也正是有了这些人的坚守与初心,我们才看到中轴线上的每一处风景都值得停留。

节目挖掘出的围绕中轴线的大大小小故事,每一笔都有温度。中轴线可以与东北大学的爱国学生共同守护国人的尊严防线,承载建国时举国上下的欢喜,更可以融入老百姓三餐四季的余温中。

节目输出了无数“中轴线”名场面,既有酷爱甜食的鲁迅先生对着北京美食“三不粘”大快朵颐,也有梁实秋对碳水的精致追求……这些独爱挥笔肆意的文人墨客,尽情享受着北京中轴线赐予的美食馈赠。

放眼今天,中轴时空旅行团打卡中轴线美食地图,令观众食指大动。豆汁配焦圈的组合依然是老北京人的早餐最爱;国宴上兼顾众口,极具包容的特性,每一样吃食的背后,都有一段过往云烟……与其说这些“北京味”见证了百姓生活的改善,不如说它们承载了百年来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登场了!北京中轴线》让我们感受到,无论在哪个年代,源于生活的酸甜苦辣,都是呼应人间烟火气的最好写照。

节目联动《城南旧事》的一幕令观众倍感新奇。单霁翔、蔡国庆、罗一舟在胡同中寻找高人搜集鸽哨声、宋轶首次挑战叫卖吆喝声,中轴时空旅行团的成员开启了一场旧画配新音的勇敢尝试。节目从方方面面安利城市文化,让身处其中的人们惊喜发觉北京中轴线的魅力远远不止于此。

在北京中轴线上繁荣传承的还有国粹京剧,跟随中轴时空旅行团的脚步,我们不仅感受到了演员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坚守,更看到了幕后工作者的付出,从服装特色到妆容细节,再到动作设计,环环相扣,是无数京剧人的坚守才成就了戏曲艺术在国际上浓墨重彩的绽放。

不同于以往历史人文节目,《登场了!北京中轴线》以年轻人的视角解惑历史、人文、艺术,携手中轴线守护者探索中华瑰宝。

节目多维立体展现中轴美学,让年轻人走进大国荣耀,实地感受传统文化的独有魅力,改变大众对国学的固化思维。可以说,节目赋予了新中式文化更鲜活有力的传承底气,刷新了大众对北京中轴线的印象,提升了人们对老北京人情味儿的情感认知。

他们正在铭记

时光流淌的意义

事实上,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并热爱传统文化,随着国人意识的觉醒、审美的提升,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正在汇集到一个交汇点。近年来,新中式美学走红,汉服热潮来临,中医养生、玄学预测也在年轻群体中逐渐获得认可,那些中华古籍经典中的智慧,正在潜移默化影响着后辈的成长足迹。

正如《登场了!北京中轴线》中所呈现的深沉魅力,承载了千百年的历史和智慧,每一个元素、每一个故事,都充满了内涵与深意。而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年轻人对于自我发现和个人成长的渴望,使他们越来越愿意去挖掘传统文化的深度、广度,找寻自我表达和创新的更广泛空间。

所以当《登场了!北京中轴线》播出后,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年轻身影出现在了传承中轴线文化的路上——有人安利中轴线citywalk漫游路线攻略,有人晒出永定门同款打卡图,更有人热衷于解锁老北京早餐搭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用新鲜的视角,身体力行地传播着中华文化。他们的行动,助力传统文化价值翻新,焕发出更鲜活的生机。

就像这档节目在策划上的创新表达一样,不存在丝毫的洗脑说教或价值绑架,而是在内容主题上结合现实生活,以中国美、中国音、中国味、中国魂四大主题为引,借助四大感官给观众留足想象和思考空间,增强了与大众的互动性,使整季节目更具有沉浸式的观感体验。节目向世人展现出,传统文化、非遗皆是活着的流行和时尚,如今有匠人守护,有新鲜血液加持,它们也会继续在历史长河中闪闪发光。

正如网友说的那般,一整季《登场了!北京中轴线》看下来,欣赏中国传统美学、感悟城市隐藏魅力,已然成为了年轻人度周末的全新生活方式。希望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能够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激励更多年轻人勇往直前。

标签:

Copyright ©  2015-2022 亚洲空调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1034106号-51   联系邮箱:5 516 538 @qq.com